香港不但拥有低税制,同时亦对非本地居民和公司有限度征税,使之成为外地人才心目中的理想城市。此外,香港也没有资本利得税、利息或股息征税,也没有征销售税,有利于投资者和消费者。因此罗兵咸永道会计师事务所在2020年将香港列为仅次于巴林的全球最友好税收体系。
当你搬到一个新城市时,虽然可以考虑雇用会计师来帮助你了解税务流程。你还是应该要对香港和你的原居地的税收法规有一定了解,才能确保履行所有税收义务,并且避免双重征税。

香港采用地域来源征税原则,简单来说,就是只有在香港境内赚取的收入才需要缴税,而来自香港境外的收入就不需要在香港纳税。无论你是自雇还是打工,你都需要自己报税,并按时缴纳估算税额。好消息是,在香港报税其实相对简单。
在香港受雇工作的居民需要缴纳的薪俸税,是按2%-17%五个边际税级的累进税率,或是按照15%的标准税率来计算应缴税款。申报薪俸税时需要提交BIR60表格,你可以提交纸本表格或者通过税务易线上提交。此表格涵盖所有工作的收入,包括工资、退休金、独资企业的利润、独自拥有的房产的租金收入,以及在同一份报税表中申请的税项扣除和津贴。
你可以参考香港税务局的个别人士税务表指南,里面详细解释如何填写BIR60表格以至可申请的各种津贴等实用内容。

中国內地采用的是基于居住地的征税原则。也就是说,税项是根据纳税人的居住地征收的。
换言之,如果一个人在中国內地居住,他在全球范围内赚取的收入都需要按照中国內地的税收政策缴纳税款。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内地的个人所得税法规定,如果你在中国內地有住所或在一个纳税年度内在中国内地停留183天或以上,就会被视为税收居民。非居民在税收年度内在中国逗留不满183天的,通常只有从中国內地赚取的收入需要纳税。
因此,你必须充份了解自己的收入来源和居民身份,因为这将决定你的纳税义务,并且有可能需要同时在香港和你的原居地纳税。

2018年10月1日以后,大陆个税起征点是5000元,新个税法规定:居民个人的综合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额减除费用六万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而香港没有规定个人所得税起征点,而是规定了免税条件和免税额。
香港和大陆的纳税周期,都是按年计算的。不过,香港的课税年度是指每年的4月1日至翌年的3月31日。
应课税入息总额 = 年收入 - 扣除项目 - 免税项目应交总税款 = 应课税入息总额 × 相应税率
应纳税所得额 = 税前工资收入金额 - 五险一金 (个人缴纳部分) - 起征点 (5000元)
应纳税额 = 应纳税所得额 × 税率 - 速算扣除数